|
1、我的愿望(或理想) 2、我的学习生活) t }3 p- u, J* k/ w9 G- ~
3、我尊敬的人 4、我喜爱的动物(或植物)
4 N( i2 R0 w0 B# |5、童年的记忆 6、我喜爱的职业8 D" U7 B _0 T
7、难忘的旅行 8、我的朋友4 z9 G l1 O% W R: e6 `
9、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 10、谈谈卫生与健康
! o# N, r+ \8 t" X2 K, q11、我的业余生活 12、我喜欢的季节(或天气)) z" x; o7 E; H1 }& e
13、学习普通话的体会 14、谈谈服饰
" I8 q6 v; [$ Q" d* l9 u. `6 X8 Q15、我的假日生活 16、我的成长之路
# a! |1 s+ b, z, A! w17、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 18、我知道的风俗
( Y$ H% w4 t1 D9 r6 j8 e* o19、我和体育 20、我的家乡(或熟悉的地方)' B5 R$ p3 a( B" m" J9 p
21、谈谈美食 22、我喜欢的节日7 p" p" r' Q- U
23、我所在的集体(学校、机关、公司等) 24、谈谈社会公德(或职业道德)
( t+ _: q9 V" B: a3 F: F0 ]25、谈谈个人修养 26、我喜欢的明星(或其他知名人士)( G; F% U2 v' t
27、我喜爱的书刊 28、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4 ?$ j- x4 F1 ~! V
29、我向往的地方 30、购物(消费)的感受
# h5 F0 s: z q* r. C. B * N. y; ~4 J' i4 Y
朗读的基本要求5 T5 p6 K5 G c, @1 V; ]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也就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音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朗读是对应试者普通话运用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形式。日常朗读活动中,决定朗读者朗读水平高低、朗读效果优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影响应试者成绩的几个主要因素,谈谈朗读的几个基本要求,目的是帮助应试人把握难点,在测试中减少失误,更好地发挥水平。 6 C. Z. `" h/ o7 n! F; u* _
一、 用普通话语音朗读 7 K& v& E% a8 l+ j
普通话朗读是一门学问。它除了要求应试者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外,还要求朗读时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朗读一篇作品,如果连普通话都读不准确,甚至读错了,那就会影响听众对原文的理解,甚至会闹笑话。要使自己的朗读符合普通话的语音规范,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2 O" X$ D6 U. h, Y1 J. _
1.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大多数的情况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又有大的规律和小的规律,规律之中往往又包含一些例外,这些都要靠自己去总结。单是总结还不够,要多查字典和词典,要加强记忆,反复练习。在练习中,不仅要注意声韵调方面的差异,还要注意轻声词和儿化韵的学习。
k' o$ y2 n4 s, i$ Q& F- P* \( J0 V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一字多音是容易产生误读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十分注意。多音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注意学习。第一类是意义不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各个不同的意义,从各个不同的意义去记住它的不同的读音。第二类是意义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不同的使用场合。这类多音字大多数情况是一个音使用场合“宽”,一个音使用场合“窄”,只要记住“窄”的就行。
+ G m) ^" m: J7 t+ @: _0 l' x 3.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由于字形相近而甲字张冠李戴地读成乙字,这种误读十分常见。由偏旁本身的读音或者由偏旁组成的较常用的字的读音,去类推一个生字的读音而引起的误读,也很常见。所谓“秀才认字读半边”,闹出笑话,就是指的这种误读。 2 l @% M6 H& k" K: m/ Y5 Q, o
4.注意异读词的读音。普通话词汇中,有一部分词(或词中的语素),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在习惯上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法,这些被称为“异读词”。为了使这些读音规范,国家于五十年代就组织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对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进行了审定。历经几十年,几易其稿。1985年,国家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要求全国文教、出版、广播及其他部门、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标音,均以这个新的审音表为准。在使用《审音表》的时候,最好是对照着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来看。先看某个字的全部读音、义项和用例,然后再看审音表中的读音和用例。比较以后,如发现两者有不合之处,一律以审音表为准。这样就达到了读音规范的目的。
; M' s8 o7 S, T. P) X 二、 把握作品的基调 b. p n1 V6 q" G8 S9 H
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情调,即作品的总的态度感情,总的色彩和分量。任何一篇作品,都会有一个统一完整的基调。朗读作品必须把握住作品的基调,因为作品的基调是一个整体概念,是层次、段落、语句中具体思想感情的综合表露。要把握好基调,必须深入分析、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力求从作品的体裁、作品的主题、作品的结构、作品的语言,以及综合各种要素而形成的风格等方面入手,进行认真、充分和有效的解析,在此基础上,朗读者才能产生出真实的感情,鲜明的态度,产生出内在的、急于要表达的律动。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作品的思想才能成为朗读者的思想,作品的感情才能成为朗读者的感情,作品的语言表达才能成为朗读者要说的话。也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朗读者才能以作品思想内容出发,把握住基调。无论读什么作品,这“案上的工作”都不能少。 & h* d+ X0 o/ l( S" Y
三、 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
9 B6 }, F7 D, u9 y/ g V; o0 I (一) 停顿 2 O" z; _0 q5 H' ` G. r" d! b
朗读时,有些句子较短,按书面标点停顿就可以。有些句子较长,结构也较复杂,句中虽没有标点符号,但为了表达清楚意思,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暂的停顿。但如果停顿不当就会破坏句子的结构,这就叫读破句。朗读测试中忌读破句,应试者要格外注意。正确的停顿有以下几种类型: " N: }1 \! Q5 W5 O9 F4 s7 _+ S
1.标点符号停顿。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作品时语言停顿的重要依据。标点符号的停顿规律一般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略长于分号、破折号、连接号;分号、破折号、连接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逗号、冒号;逗号、冒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顿号、间隔号。另外,在作品上的段落之间,停顿的时间要比一般的句号时间长些。以上停顿,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为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停顿,在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顿。
1 x$ R! K5 v% i2 U 2.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它往往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而做的短暂停顿。学习语法有助于我们在朗读中正确地停顿断句,不读破句,正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l5 k2 P. x# m7 ^# Y6 M$ v! w 3.感情停顿。感情停顿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语法关系的制约,完全是根据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顿处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据感情的需要决定停与不停。它的特点是声断而情不断,也就是声断情连。 ' U0 a: i4 L6 [6 F- l3 f. P6 n
(二) 重音 ' Y2 R$ H1 {: ?' t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的字、词或短语在朗读时要加以强调的技巧。重音是通过声音的强调来突出意义的,能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增加分量。重音有以下几种情况: / w$ Z' ^( ]. k) t
1.语法重音。语法重音是按语言习惯自然重读的音节。这些重读的音节大都是按照平时的语言规律确定的。一般说,语法重音不带特别强调的色彩。
5 x# S/ U Y' R$ h9 z 2.强调重音。强调重音不受语法制约,它是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它受应试者的意愿制约,在句子中的位置上不固定的。强调重音的作用在于揭示语言的内在涵意。由于表达目的不同,强调重音就会落在不同的词语上,所揭示的涵意也就不相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 5 Y4 i& R' A: E" n
3.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可以使朗读的作品色彩丰富,充满生气,有较强的感染力。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动的情况。 5 u7 R0 i6 ^& _* _, m! Z' |
(三) 语速
/ Y+ F2 l) T& B! [3 h5 D 应试者在朗读时,适当掌握朗读的快慢,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绪和气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朗读的速度决定于作品的内容和体裁,其中内容是主要的。
4 k: k# U/ k- |# ~# j 1.根据内容掌握语速。朗读时的语速须与作品的情境相适应,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环境背景、感情语气、语言特色来处理。当然,语速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所变化。 6 i' |+ w" J/ t
2.根据体裁掌握语速。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在选编朗读测试材料时,为了保证作品难易程度和评分标准的一致性,所选的50篇作品,几乎都是记叙文。记叙文有记事、记言。一般说,记事要读得快些,记言要读得慢些。 " l. P0 e' P' T% r3 t) V& l" z
(四) 语调 8 y' Y8 ?+ l6 b$ i" x- A! u" z
语调指语句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应试者在朗读时,如能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语调变化多端,主要有以下几种: p, V; G( g J) v, `: r$ O) n
1.高升调。高升调多在疑问句、反诘句、短促的命令句,或者是表示愤怒、紧张、警告、号召的句子里使用。朗读时,注意前低后高、语气上扬。
% g( L( }* \% v: S6 f. ? 2.降抑调。降抑调一般用在感叹句、祈使句或表示坚决、自信、赞扬、祝愿等感情的句子里。表达沉痛、悲愤的感情,一般也用这种语调。朗读时,注意调子逐渐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
5 [# U8 A% @9 P" b" i, d 3.平直调。平直调一般多用在叙述、说明或表示迟疑、思索、冷淡、追忆、悼念等的句子里。朗读时始终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变化。 3 W5 v* g" A3 Q. F+ p F. p
4.曲折调。曲折调用于表示特殊的感情,如讽刺、讥笑、夸张、强调、双关、特别惊异等句子里。朗读时由高而低后又高,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节特别加重加高或拖长,形成一种升降曲折的变化。
4 y% j1 N# W- }+ p }2 a 作者: 肖晖 ! ~& u" e; ?5 q4 X3 ], F% u3 f
7 P5 x4 y) g' M8 b& G! ~
规范、得体、和谐——谈谈命题说话
3 Q; O; v' m+ Q+ c9 j. a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第四个测试题项是“命题说话”,要求应试人在给定的30个话题中抽定1个话题,单向连续说3分钟的话。其目的是测查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其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
5 e: E2 | M5 I% E- a a 普通话水平测试题项【选用测四项模式:(1)读单音节字词,(2)读多音节词语,(3)朗读短文,(4)命题说话】的设置,是按照测查语音由单一到综合、测查内容由基础到应用、测查难度从有文字凭借到无文字凭借这样的梯度排列的,“命题说话”处在整个测试的最高处,其语音标准度测查的外延,超出了(1)和(2)两个测项对语音标准度测查的外延之和,它除了要测查应试人3分钟连续说话中每一个字音节的声母、韵母、声调的标准度,还要测查轻声、儿化、上声变调等音变现象的发音标准度,以及“啊”音变和“一、不”变调等音变现象的发音标准度。至于词汇、语法规范度测查,前面三个测项没有涉及。自然流畅度测查,单字和词语测项没有涉及,短文测项涉及了,但短文中的“流畅度”是指有文字凭借下的流畅度,而说话中的流畅度是指没有文字凭借下的流畅度。短文和说话中“不流畅度”扣分设置档也不尽相同,前者依次为0.5分、1分、2分三档,后者依次为0.5分、1分、2分、3分四档。由此看出,“命题说话”在四个测项中处于最重要地位:测查内容最多,分值最大,难度最高,实际测试的时间也最长。作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头戏,应试人需要格外重视命题说话受测。为减少失分,笔者认为应试人受测说话,应力求做到“规范、得体、和谐”。& @! x! e0 R# c5 A
“规范”是基础要求,非常重要,它涵盖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的内容。语音规范是指说话过程中,始终要注意每个字声母、韵母、声调发音的标准。语音标准测查贯穿四个测项始终。其他三个测项有文字凭借,唯有说话测项没有文字凭借,另说话还要顾及其他要素,因而说话中的语音标准要素易被应试人忽略。忽略语音标准通常表现为,说话过程中,发音器官状态松弛,语速较快,一些出现频率高、不重读的虚词往往一带而过,含混而夹带着方音成分,如“都、就是、由于、尤其、忽然、没有、按照、在、不但、所以、只有”等副词、介词或连词。由于语音标准要素被忽略,应试人的潜意识往往会受到电视广播中一些名嘴和名演员的错读影响,情不自禁地将一些常用词语读错,比如将“因为”的“为”、“处理”的“处”、“教室”的“室”、“复杂”的“复”、“质量”的“质”、“比较”的“较”、“亚洲”的“亚”、“角色”的“角”等常用字说错。应试人应该明了,在现行测试评分体系中,其他三个测项多读错一字最多扣0.2分,而说话测项多说错一字,可能影响到语音档次判定,最多可扣1分。
. o; r) d) e0 T8 Z# z2 G" K w 词汇规范是指说话使用词汇,一定要使用普通话词汇,不能出现方言词汇。不少应试人由于平时讲方言讲惯了,受测说话时,往往下意识地用普通话的语音来说方言词,自己却浑然不知,比如“很好” 错说成“蛮好”,“买冰棍儿” 错说成“买棒冰”,“她很早就起床” 错说成“她一早就起来”,“我喜欢吃土豆” 错说成“我欢喜吃洋山芋”,“把我从乡下调进城里” 错说成“把我从乡下弄到街上”,“她说他长得难看” 错说成“她说他长得死形样子”,“勉勉强强通过”错说成“跌跌爬爬通过”等等。
! l, c7 c9 T6 h4 S$ o3 n: k0 V: h 语法规范是指组织句子和选用句式,一定要按照普通话语法规则进行,不能使用方言的或杜撰的句子和句式。如“他腿不好”错说成“他腿子不好”,“把书给他” 错说成“把书把他”,“我的业余爱好很多” 错说成“我的业余生活有很多”,“我有一个好爸爸” 错说成“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是我有一个好爸爸”,“当我爸爸17岁的时候,我爷爷就死了” 错说成“我爸爸17岁,他爸爸就死了”等等。2 R3 C4 p2 g R0 B8 I
“规范”是对说话提出的初级要求,“得体”则是在“规范”基础上,对说话提出的中级要求,它主要是针对语体而言。普通话语体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无文字凭借的即兴说话当属口语语体。为表现口语语体色彩,说话中应多选用口语词汇,比如“但这时”可改说成“但是这个时候”,“年前”可改说成“过年之前”,“末班车午后六时许可抵达”可改说成“最后一班车下午6点多钟能够到达”等等。
6 s+ X' L/ t* c: j8 m8 n# o 为表现口语语体色彩,说话中还应多选用口语句式,即多选用短句和散句。短句相对长句而言。短句省略多,修饰少,结构简单,表意简洁明快。长句词语多,修饰多,结构杂,表意严密细致。但在口语中,人们接受信息不像看书一目十行,听话时语音信号是按线性序列一个挨一个鱼贯入耳,如果句子长了,结构复杂了,那么当句子末尾进入大脑时,句子开头印象已不深了,于是听话人脑中句子不完整,听起话来就会感到吃力,因而说话不宜使用长句,而宜使用短句。比如这样一个长句“我前面走来一个高个子、大眼睛、身穿西装、脚蹬皮鞋、嘴上叼着一根香烟的年轻人。”改为短句可说成“我前面走来一个年轻人,他高个子、大眼睛,身穿西装、脚蹬皮鞋,嘴上还叼着一根香烟。”散句相对整句而言。散句表现为句和句之间关系松散,停顿和语气词多,关联词少,时有插说介入。说话中使用散句显得自由活泼,富于变化,容易产生交流感。整句表现为一组句子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比如说对偶句、排比句即是。整句便于抒情,适宜运用于演讲。如将整句用于说话,则会冲淡交流感,显得矫揉造作。比如“我爸爸今年50岁,我妈妈今年48岁,我今年22岁。”这样的整句改成散句,可说成“我爸今年50岁,我妈呢,她比我爸小两岁,你要问我多大,我今年22岁。”0 ~% Q8 P3 P# I, M- O
如果说“规范”是对说话提出的初级要求,“得体”是对说话提出的中级要求,那么“和谐”就是对说话提出的高级要求和总体要求。严格讲,“和谐”涵盖了“规范”和“得体”,如果不规范、不得体,那么就谈不上和谐,当然,规范了,得体了,未必就和谐。
; {) b) K5 V. n0 x/ ~, L7 t! m& J 笔者在测试实践中,经常碰到不少说话不和谐的个例。比如说,有些公务员受测说话,面对测试员,好像是上级在“训斥”下级,满嘴官僚语气,让人受不了。有的学生受测说话,像犯了错误似的,老老实实在向测试员“坦白”,还有的学生像被喊到教师办公室,在向测试员老师“汇报”或“背书”。有的幼儿教师受测说话,面对测试员,好像是在向测试员“小朋友”表演,有时像在讲故事,有时像在朗诵。有的应试人受测说话,说到动情处,时而泣不成声,时而号啕大哭,以至测试无法继续进行。等等。, u) g" P/ x5 Z+ v$ b3 q; G
“训斥”“坦白”“汇报”“表演”等现象可以归于说话语气问题,但说到底是说话能力问题。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说话”语气,总体上应该是亲切平和的,说话中可多使用一些语气词、儿化词、轻声词,适时配上一些表情和手势,这时测试员也应给以眼神和表情适度回应,应试人和测试员这样的对峙,亲切平和的说话交流感就会凸现。测试时,应试人和测试员间的距离通常为1米左右,应试人说话声音不宜太高太响,语速不宜太快或太慢,每分钟说180字至250字左右的信息较为适中。- K/ ? {, e5 N1 Z, Y! K: L/ o
“泣不成声,号啕大哭”现象在测试中虽不多见,但它至少提示我们在受测说话前,必须要考虑说话素材的取舍。素材应该真实而熟悉,这样说起来才自然流畅,但大喜大悲的素材最好不要选用。
8 @& w2 Z3 [ P/ @8 q3 L) o 有些人应试说话,有吞吞吐吐的习惯,常通过不断的重复来回想下面要说的内容。还有的应试人,说话中口头禅“这个、那个、嗯、啊”太多。这些现象也都属于不和谐。前者是说话准备太充分,扭曲了说话的内涵,把话题当作作文,预先写出稿子,背熟了准备应试,结果由于紧张,导致应试时出现遗忘而慌乱得吞吞吐吐。后者属于准备不充分,没有意识到说话的难度,受测前根本不考虑说话提纲,应试时是随想随说,说一句想一句,结果导致语流不畅,有效信息稀少,于是依靠口头禅来填补停顿间隙。因而,说话之前必须要有一个备说过程,不必写成稿子,但腹稿要打一点,说什么,怎么说,哪里叙述,哪里评述等等,心里要有个底,也可以把它们写成一个说话提纲,这样应试人就能从容应试,不致于出现才说了个开头,脑袋瓜里就空白一片的尴尬局面。比如话题“我喜欢的明星”可列出如下提纲:
( q9 U) H- V2 v 0 b5 ]5 X8 m0 j9 E7 K y* X
1、 泛说我喜欢的众多明星:(一分钟): T$ u- p: N6 _' b7 [% I
(1) 体育的/影视的/歌唱的
& q. F9 Y3 P$ ` (2) 中国的/外国的/内地的/港台的* R. N9 P3 {+ g/ x% C6 f( b; C
(3) 为什么喜欢这些明星, A5 d0 Z8 i! `- z
2、 细说我喜欢的一个明星:“姚明”(两分钟)
+ |+ X( R- a6 H) n2 t9 d+ U (1) 简介其相关材料
5 `4 u1 C, p( d8 g6 B. F (2) 在国内打球情况
" b$ k) L4 q5 B4 ^" [* `1 T (3) 在国外打球情况1 }4 R6 p9 P$ @' \0 T+ l
(4) 在奥运会表现
4 r r9 r" b' @( u8 e1 i* o (5) 我的看法/ f) {6 |3 w$ r! p-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