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开始,我们的同学们又可以多一个地方玩啦!!!
南宁新孔庙1月30日落成
落成大典 千人祭孔
记者感言:参加祭孔大典,仿若回到古代……
1月30日,南宁市青秀山脚下古乐悠扬,南宁迎来了2011年的第一件重大文化盛事——南宁孔庙迁建落成仪式暨祭孔大典。首府各界人士及孔子后裔代表等1000多人参加了落成仪式和祭孔大典。
孔子第75代孙孔祥胜等孔子后人参加了当日的祭孔大典。孔祥胜来自孔子故乡——山东曲阜。孔祥胜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各类孔子纪念活动在国内持续升温。而孔祥胜除了每年照例参加曲阜举行的祭孔活动外,还参加了不少外地举行的纪念孔子活动。对于这类活动的大量出现,孔祥胜认为这是好事。他说,孔庙的落成能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对以后传承和发扬中国民族文化有很大作用。
据悉,近期,南宁孔庙免费面向市民开放。春节期间,南宁孔庙对外开放的主要为棂星门、状元门、碑亭、状元桥、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和崇圣祠等部分;明伦堂、东西厢和东西庑将在节后加快布展,争取早日向公众开放。
祭孔大典参照明代礼制
30日上午9时50分,1000多名嘉宾和群众齐聚棂星门广场处,此时,古乐悠悠、弦音绕梁,孔庙内36面威风锣鼓齐鸣。
10时,随着司仪洪亮悠长的宣示“启户”,状元门在礼乐声中缓缓打开。推开朱红大门,缓缓步入孔庙,时空仿佛就此逆转。雄浑的鼓声,声声传情;悠扬的丝竹声,声声悦耳;朗朗的书声,声声铿锵……
“有朋自远方来……”在状元门两侧,200多名小学生诵读《论语》。而嘉宾们则走过状元桥,迈过泮池,进入到大成门与大成殿之间的广场
10时15分,所有的嘉宾就位后,祭孔大典正式开始,在司仪的主持下,迎来从孔子故乡来的圣土圣水,最后与邕江水和土合为一起后,正式开始祭孔。
走过状元桥
30日的祭孔大典,根据传统规制,司仪、礼生、舞生、乐生等着明朝古装,所有参拜者胸带祭巾,仪式集诗、乐、舞、礼为一体,由启户、恭迎曲阜尼山圣土圣水、合土、汇水、壅土、泽水、献馔、敬献花篮、宣读祭文、向孔子行礼等内容组成。
“这次祭孔大典参照的是明代礼制。”祭孔大典活动的总导演,南宁市艺术剧院院长李紫君介绍,为了搞好这次的祭孔大典,半个月前他们就开始忙碌了。“歌曲是参照流传下来的曲谱进行重新编曲的,原来的音乐比较单一,听起来不够丰满,现在是加入了一些人声、合唱等,听起来就饱满了很多。我们是按照制作大片的音乐的要求来制作这个乐曲的。”李紫君说。
除了雄浑有力的音乐外,当天的祭孔大典上,独具特色的舞蹈也让人耳目一新。“这些舞蹈动作都是根据流传下来的舞谱动作设计的,舞蹈动作是规定好的。”李紫君说,演员由小学生、武警战士及南宁艺术剧院的工作人员组成。
现场陈列珍贵《孔子圣迹图》
在南宁孔庙大成殿后方的崇圣祠,祠堂内放置有不少与孔子有关的物品,以及孔子的生平事迹展示。比如“在陈绝粮”,说的是孔子在陈国断了粮,跟随的人都饿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愤愤不平地对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便会胡作非为。”孔子还说:“历代有志之士,从来没有为了求生而害人的,只有以殉道就义杀身成仁的。”在陈绝粮和微服过宋、宋人伐木、知鲁庙灾等,都成为《孔子圣迹图》里的经典故事。
在孔庙的陈列橱窗里,记者就见到了一套极为珍贵的《孔子圣迹图》。孔子的第73代后人、世界孔子联谊总会广西分会会长孔庆丰向记者介绍,这套《孔子圣迹图》是用纯白银镀制而成的,共使用了2.5公斤白银,里面有72张白银制成的图,图上刻有“在陈绝粮”等经典故事的文图,非常精细。孔庆丰说,这套《孔子圣迹图》是2008年制作的,全世界只有100套,专门送给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院长。如今其中的99套在国外。孔庆丰将自己这套珍贵的资料和一套共88本的孔子祖谱赠给了南宁孔庙。
在孔庙里,除了有孔子的雕塑,还悬挂有孔子的平面图像。而历史上画过孔子的画家非常多,据了解,这幅孔子的平面画像,正是采自唐代著名画家、被后人称为“画圣”的吴道子画作的版本。
新孔庙值得去感受感受
南宁迁建孔庙的落成,让曾做过高中历史老师的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李华汉感慨良多。“实在太不容易了。”李汉华说,孔庙迁建的设计经过反复讨论修改了多次,而在建设方面也精益求精,木工和石雕方面要求特别严格,无一钉铆,因此从开工到现在,花了5年才建成。
“此次祭孔活动能够如此受欢迎,说明大家正在强烈地呼唤儒学文化的回归。”李汉华认为,如今经济发展了,道德修为方面也应该提高,而孔子儒学能培养孩子仁爱、感恩等好的品质,孔庙是教育人们如何学会仁义礼智信,做一个仁德之人的人生学校。人们来这里拜祭至圣先师孔子,许下美好愿望的同时,也解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这是岭南最大规模的孔庙,这里将是一个难得的教育基地,今后我们会考虑在这里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李汉华说道。
对于南宁迁建孔庙的落成,南宁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夏建军表示,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这里或可成为学生学习儒学文化的一个基地。(当代生活报记者 潘登 卢盈 关海芳)
相关链接
祭孔溯源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至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帝为孔子举行国家祭奠的主要场所在北京孔庙。
而祭孔大典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庙堂祭祀乐舞,主要包括乐、歌、舞、礼四种形式,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仪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 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祭孔的最重要议程是三献礼,主祭人要先整衣冠、洗手后才能到孔子香案前上香鞠躬,鞠躬作揖时男的要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女的要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所谓三献,分初献、亚献和终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