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皓心情一落千丈,一个暑假的努力算是白费了。
苏皓在某大学念大三,却还没尝过恋爱的滋味。“追过几个同年级的女孩,可一点成功的迹象都没有。” 去年夏天,他一个宿舍的 哥们儿追到一个师妹,短短的头发性感又可爱。苏皓好不羡慕。可舍友却轻描淡写:“感情培养要从入学前抓起,一定要做她大学里遇到的第一个男人!”苏皓下定决心,要从当年的新生里瞄一个,提前下手。 好在长期闭关于宿舍的苏皓是网络高手,能利用各种 新媒体手段寻找线索。他在 校内BBS上的迎新版块,发现了几个新生的QQ群。 “有些问题实在是 很傻很天真。”苏皓还是耐心地回答诸如入校怎么买 自行车、怎么 买电脑、宿舍晚上是否 熄灯、 军训是否很变态等繁杂问题,并见缝 插针地问师妹姓甚名谁籍贯哪里。为了避免“ 无功而返”,苏皓还把每个问来的师妹在网上“精确搜索”一番, 一搜索,果然靓照、生日、爱好等信息一应俱全。 苏皓开始从全面进攻转向“ 重点进攻”,迅速收缩了战线。最终,苏皓终于筛出一位同系师妹,并深刻领会了其喜欢看的漫画、音 乐和电影的伟 大背景。 于是,一场相隔千里的准校友之间的“ 网恋”拉开序幕。苏皓连 暑期兼职也顾不上了,成天泡在网上帮“美女嫡系学妹”憧憬大学里的美好生活。 苏皓早早换上一身新 衬衫,在学校南门等到了早已“熟悉”的面孔,比照片里的还要靓。但苏皓不知道自己哪根 神经出了问题,说话吞吞吐吐,远不如 网络聊天中那样口若 悬河;见了面的学妹也不似 电脑屏幕另一端那样知冷知热,一路上话很少,走在 湖边,也显得 话不投机半句多。终于走到一棵树下, 小美女发话了:“师兄,你是我认识的第一个校友唉……” 那天之后,再发短信给学妹,便 杳无音讯了。苏皓苦笑着感叹,这学妹,真是太有智慧了。 同系同乡最殷勤 “接个站、吃个饭、学校湖边转一转”一般是同系师兄靠近师妹的“法宝”。 温凯是某高校的大四学生。又是一年迎新时,提起宿舍另外3个哥们儿,他连连摇头:“他们就跟上辈子没见过 女生似的,年年迎新,年年 劲头十足。”温凯说迎新一般是大二学生的活儿,大四了本该忙着准备 考研( 论坛) 、找工作,可是一到新生开学,他这3个兄弟就 按捺不住了。 从新生群热情提供帮助的 咨询员,到开学初招呼新生的 接待员,到鼓励新生参加 社团的宣传员,再到向新生 兜售生活必需品的 销售员,这3个“大师兄”游走于各种角色。 温凯上铺那位,一路跟着一名刚入学的小姑娘瞎侃,从哪个老师 爱点名讲到 中美关系,从 太阳黑子讲到哪个 食堂饭菜可口,硬是把人家给烦跑了。另一个更绝,遇到小女生就搭讪,嘘寒问暖后就开始扳着手指头向新生炫耀自己都获过什么奖。温凯很同情地说起第三个舍友的“光辉事迹”:每天都到那个 小师妹住的楼下等她,又是陪吃饭,又是送 夜宵。没想到当他表白的时候,小师妹说了句让所有人都喷血的话,“我有男朋友”。 这些师兄们直发牢骚:“别小看这些小姑娘,玩转我们这些人,还真有那么一套。” “ 近水楼台先得月”一般限于同系的学长。不过,比同系学长更具“杀伤力”的,恐怕是同乡师兄,正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 泪汪汪”。 “新生里有个叫付小宁的,跟我名字就差一个字,而且还是我老乡!” 辽宁小伙儿付 小文是 学生会骨干。离开学还有好几天,就早早来到学 校准备接待新生的各种事宜。在接待新生的长桌前,他翻看着眼前一沓新生信息汇总表,圈出付小宁的信息,还单独挑出这个新生的 一卡通,拿在手里端详小宁 娇小可爱的头像。 小文个人资料都“ 自报家门”,对小宁说“在任何方面遇到任何问题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任何方式”来询问他。 “传说中”的付小宁终于出现在报到这天傍晚,她一个人来到学校,等待多时的付小文一个箭步冲上去,接过小宁手中的行李,指导她填写表格并办理各种手续,左 挎包裹、右携 书包,带着小姑娘朝宿舍方向走。付小文一边走,一边指着学校古老建筑向小宁介绍。 “ 脸盆、 凉席、 蚊帐,我那儿一应俱全,咱们是老乡嘛,你要买我可以给你折扣。”小文还说,改天要带小宁见见学生会的“老大”们,提前通通风以后加入学生会就很容易。 “师兄那天还请我吃了饭,问完年龄问 星座,问完爱好问 血型,甚至连我爸妈的情况都问了个遍。”小宁说,刚来大学,在陌生的环境里能得到师兄的照顾,她确实很感动,但是这种“查户口”似的关怀,让她忐忑不安。 令小宁最棘手的还是师兄每天不下5个的电话“查岗”,“选课有没有遇到困难?”“和同宿舍姐妹相处得好不好?”“下课跟谁走的?”小宁说:“其实我有点儿害怕,师兄为什么这么无微不至地只关心我一个呀?” 大二女生徐兆身边却有些喜欢跟师兄们“纠缠”在一起的小女生,短信里存了很多师兄的手机号和暧昧短信,有事没事就找个师兄倾诉,上课、吃饭要师兄陪,周末拽着师兄逛街、游玩,宿舍的床上堆满了不同师兄送的各式各样的娃娃,且身边的师兄“更新”频率奇高。徐兆感叹,这女生真行,竟能让那么多师兄团团转。 做对事不如跟对人? 除了生活上的“嘘寒问暖”,师兄们还会在成长道路上给学弟学妹们“出 谋划策”、“ 指点迷津”。初入校园的女生就好像 闯入森林的兔子,突然发现,原来大学校园里有着自己的“ 丛林法则”,有着自己的“ 门阀派系”。 进校第一天晚上,汪大海在 院学生会有点职位的老乡学长要参加当晚学生会的 新学年聚会,大海遂有幸参加。?聚会上,几杯酒、几个烤串下肚,师兄们便把家国大事、千秋 万代挂在嘴边。学长把大海一一介绍给学生会各位部长、主席,每介绍一位,大海都要 敬酒一杯。 大海记忆犹新的是某院研究生会副主席 老大哥说的几句“ 厚黑哲学”:“不与下级争功,不与平级争利,不与上级争名。”“有人做人不做事,有人做事不做人。做错事不如不做事,做对事不如跟对人。”汪大海忙表示:“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但如今如此听话的新生实属少数,师兄们更多地遇到的是学妹对自己的“不以为然”。当某社团会长夏君伟被介绍给一名新生时,这女生脱口而出:“师兄留个电话吧,以后用得着你。” 还有些师兄 虚荣心作怪,想要在新生中树立起自己“ 伟岸高大”的形象。“我就不会买这些人的账。”大二的孟 亦菲在刚入学的新 老生交流会上,听一个师兄发表演讲,讲自己到 欧洲游学的经历,与许多名人对话……当时孟亦菲和女生们都被他“迷了个半死”。 但时间长了,孟亦菲发现,这个师兄见了谁都是这一 套话,“背”得滚瓜烂熟。事实证明,这个师兄在同级中 人缘很差,因为大家都已受够了他的吹嘘和狂妄。 警惕“师兄文化” 新生推出“新学妹十条” 1.好的师兄是不去迎新的,那些你刚落脚就抢着帮你拎行李的,他们不是好师兄,他们是“好儿狼”,最善良不过是卖 电话卡的。 2.师兄的笑,是使坏的信号;师兄的胸膛,是邪念的 温床。 3.师兄对你们的关心,有关学习上的,绝对是假的;有关其他方面的,是你自己能看出来的。 4.那些穿 拖鞋上课的师兄,他们只是 率真,或许迎接你报到的那位 衣冠楚楚的师兄,每学期也就那一天穿鞋。 5.主动和你搭讪的师兄不是好师兄。 6.和你是老乡的师兄,是最危险的师兄。 7.认识的师兄越多,赢得的尊重越少。 8.好师兄是没有时间关心学妹的。 9.师兄描述的美好生活全是假象,仅限于大学第一次 期末考试前。 10.外表“阳光、自信”的师兄绝对不是好师兄。 纯属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