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照黄昏冬梅子,一面春风落人间。* S6 C9 C1 k& `' m& v* L
当年莺燕怀旧岁,素手烹香浅缠绵。, V& C0 K2 g& ]" E3 D" t
风流文章他朝事,弱水三千话(尽)圆缺。6 M( B, l7 v! ^1 I0 ]/ P% R c3 I
借问芳踪谁顾影,何人倚剑白云天。 / [7 M% O& D+ I
) j' e9 P3 l% R. r& ]( b: W
这首诗做完之后便请教了师叔,经她指点平仄变化的规律,改过之后是这样的:
4 b* K) R$ o5 r, }) N: A/ a+ F
* a5 M4 u6 b. R# l! K: V/ J* Z青芜月下冬梅子,一逢春风落人间。 四季莺歌怀旧岁,素手烹香浅入眠。 风流文章他朝事,弱水茫茫为谁缘? 借问芳踪犹顾影,何人倚剑两勾牵。
; C* F# p4 t5 I2 ` R! Q3 T. J, X1 d; t( |% {9 J. `) |
忘情公子 辛卯年十一月十九2 V% D% i- _- p' J% p1 _$ J
/ z% m" R2 O' V) v
最后一句的大意是愿远在上海的师父她早日找到如意郎君。* N# z+ @1 B: c- \/ H
, @4 a% w+ B7 j( n5 j
顺便在此谈谈关于七言诗的平仄变化技巧,其实七言诗的平仄看起来变化很多,但是也有规律可循。
5 ^3 M( K, x) o: v七言七字,先取每句第二字看平仄,再与最后三字相加:; h& w6 T6 y5 t
若第二字为平声,在保留韵脚的基础上,则相加后的四字应是三平一仄。
, K& v' a& i! U" l4 u4 a若第二字为仄声,在保留韵脚的基础上,则相加后的四字应是三仄一平。+ V' u( d9 i1 A0 X
以此诗为例:
+ b1 H9 ~7 d B) ~修改前 “月照黄昏冬梅子,一面春风落人间。”
# e" o0 D( v. W1 T7 F2 B! c此句平仄为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8 Z9 K/ N% b2 Z1 L6 e5 q$ _依照上述方法相加,平仄变化并不对。
' i9 X$ X( p$ ~8 Y修改后 “青芜月下冬梅子,一逢春风落人间。”
& d3 h/ ^1 j$ C此句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7 H9 Y7 w n" l) r* c9 `# [# w* l, L; _* e; V- d
如此修改后,虽然节奏稍稍出律,但是平仄变化是没有错的。 + U8 u6 Q* F# O! c( w6 m# e
粗浅之谈,还望斧正。
% U$ J) O4 _0 m+ o: h4 Z- z! ` ' g Y; o1 ?" {+ N
) R/ z/ C& _- B
* w% w: ?" c5 `6 L3 m
' r8 u2 e2 ~. J2 D
4 x3 T* D* u+ ?. P) Q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